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 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关于开展向王生英同志学习的决定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重点扩权县(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各厅直属单位、直属学校:
王生英,女,中共党员,1956年8月出生,河南省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村小学教师,幼时因患小儿麻痹落下残疾。1974年高中毕业后,经过考试以优异成绩成为一名民办教师。从此,王生英同志在卸甲平村小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32个春秋。30多年来,她10年以家为校,22年以校为家,不顾身体残疾,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教育,恪尽职守,忘我工作,谱写了一曲山村女教师爱岗敬业的时代最强音。她的事迹被全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被誉为“中国版的乡村女教师”。2004年9月,在人民大会堂,这位来自红旗渠畔的乡村女教师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国家副主席曾庆红的亲切接见。她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十佳教师、全国师德标兵、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特级教师。2006年教师节,她作为全国1100万名教师中9个优秀代表之一,走进了中央电视台“2006——奠基中国”教师节大型专题晚会现场。2006年12月,她入选“2006感动中国”人物候选行列,其事迹在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播出。
王生英同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深受人民群众的敬重和赞誉。其先进事迹充分体现了她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有力地诠释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道德标准,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高大形象,是我省广大教师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典范。为了大力弘扬王生英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中共河南省教育厅党组决定号召全省教育系统的党员、干部和教师向王生英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一是学习她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无比热爱,献身教育,是王生英同志始终如一的理想追求。王生英同志所在的卸甲平村地处太行山深处,土地贫瘠,经济落后,生活艰苦,孩子们上学非常困难。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王生英自幼立下志向,刻苦学习,长大要做一名山村教师。1974年,她成为民办教师后,扎根山村30余载,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奉献给了太行山深处的孩子们。“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是王生英同志最大的心愿。在她30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无论条件多么艰苦,环境多么恶劣,她从没误过学生一节课。王生英生活的山村共有6个自然村,村与村之间不是河水相隔,就是隔山相望。每到雨季,山陡路滑,河水暴涨,架在河上的木桥常常被洪水淹没、冲断。为保证学生安全,学校只好让学生在家自习。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便拖着残疾的腿,冒着瓢泼大雨,踏着泥泞的山路,挨家挨户到学生家里上课、辅导。她记不得因路滑摔倒过多少次,却想着还有哪一家没有走到;乡亲们常常因感动说不出话来,却心疼的直掉眼泪。学习王生英同志,就要像她那样,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对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转化到扎扎实实的行动中去,像她那样忘我工作,爱岗敬业,全心全意,献身教育。
二是学习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拼搏精神。山区办学极其艰苦,但王生英不惧困难,从不气馁。校舍破旧,她自己出钱维修;没有桌凳,她用水泥打造;没有教学仪器,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购置。上世纪90年代初,一场狂风暴雨冲垮了他们赖以学习、生活的校舍。王生英望着那坍塌的教室心急如焚,在当时村办学校的年代里,贫困的卸甲平村再也找不出一间能容下几十名学生的房屋,更没有资金重建新的校舍。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毅然带着学生们到自己家里上课。没有教室,她把家里物品卖掉;资金不足,她四处借贷。她买来水泥、砖瓦,借来建筑材料,挖沙、刨石、搬砖、和泥,不知熬了多少个不眠之夜,自力更生,在家中建起学校。家庭学校建成了,孩子们有了宽敞的教室,而她和丈夫却累倒了。王生英从此开始了她十年以家为校的教学生涯。学习王生英同志,就要像她那样为了学生不向困难低头,自力更生,身残志坚,迎难而上,勇于改变现状的高尚品格。
三是学习她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山区的生活是艰苦的,山区的教师是清贫的。王生英同志常说“为了山区的孩子,苦了自己,苦了家庭,值得。”在她当民办教师的26年里,她拿着区区可数的民师补贴,却默默奉献在她心爱的教育事业中。当时丈夫在外打工,收入可观且急需帮手,亲朋好友无论怎么劝说她跟随丈夫到外地挣钱致富,她就是不为所动。她离不开山里的孩子们,山里的孩子更是离不开她。为了教学,她常常把2个年幼的孩子撇在家里;父亲病重住院,她未能床前尽孝,父亲的离别给她留下永久的遗憾和愧疚。在以家为校的十年里,她还经常用微薄的收入资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学习王生英同志,就要像她那样甘于清贫,为国分忧,乐于助人,无私奉献,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四是学习她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30多年来,王生英对学生倾注了满腔的爱。为了不让一个学生辍学,她走遍了六个自然村,一个一个给家长做工作。为了不使一个学生掉队,她对后进生给予特别辅导、特别的关爱。在以家为校的日子里,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一家人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为的是能给学生们添置更多的学习用品。在学生的眼里,她既是老师又是母亲。学生的衣服脏了她给他们洗;学生们饿了,她生火做饭;学生生病,她带他们打针吃药;天气冷了,她给他们添置衣服。有个学生叫李增华,下肢瘫痪,靠双拐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从上一年级开始,王生英就每天背着他上、下楼梯,背着她上厕所,帮他解腰带,系鞋带。向王生英同志学习,就要像她那样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工作上尽职尽责,服务上尽心尽力,为教好学生一丝不苟,为帮助学生倾尽心力,把关爱一切学生,关爱学生一切作为一个教师的全部追求。
如今经过农村学校危房改造工程,新建的卸甲平小学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还有远程教育的崭新设备。办学条件的改善,对教师的业务素质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挑战面前,王生英刻苦学习,努力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课程要求,农村小学都要开设英语课,而学校根本没有英语教师。多年未学英语的王生英,凭着自己的韧劲,又开始了英语学习。经过不懈的努力,她最终把卸甲平小学的英语课程的教学承担下来,使全校学生享有和城里孩子一样的基础英语教育。常年以来,她所教的学生不仅没有一个辍学,而且都受完了九年义务教育,100多名学生考上了高中,15名学生考入了大学。她所教过的学生很多已回到家乡,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用知识改变着自己家乡的面貌。
全省各级教育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认识开展向王生英同志学习的重大意义,在广大党员干部、教师中迅速掀起“向王生英同志学习,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热潮。要把开展向王生英同志学习活动与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紧密结合起来,与加强教师师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结合起来。通过学习活动,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为构建和谐教育,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党组织对学习活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配合新闻媒体对王生英同志的先进典型事迹和学习活动集中进行宣传报道,把学习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各地、各学校的学习情况要及时上报。
二○○七年一月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