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省 教 育 厅
关于开展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省辖市教育局,各高等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 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2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经研究,我厅决定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中实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目标
通过实施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使示范院校在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服务能力等方面有较大提高,达到全国同类院校先进水平。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发挥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的示范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二、建设任务
“十一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0所左右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以下简称“示范院校”),使10万名以上在校生直接受益,为社会提供各类培训20万人次;重点建成5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建成400门左右优质专业核心课程,150种特色教材或教学课件,促进我省高等职业教育整体质量的提升。
三、建设重点
(一)院校综合实力建设
示范院校建设要以提高学校综合实力为目标。在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上起到模范带动作用;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上成为改革的先锋;在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全面养成、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就业指导与服务上树立起标杆。示范院校建设以服务我省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纺织品等六大支柱产业和中原城市群建设的院校为重点,兼顾各地、各行业的需求与发展。
(二)重点专业领域建设
示范院校建设要以专业领域建设为龙头。加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造就一批基础理论扎实、教学实践能力突出的专业带头人和教学骨干;建设一批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或车间;建成一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一批紧密结合生产实际、具有高职特色的优秀教材和教学课件。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示范院校建设要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积极为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要重视教师科技开发服务能力的培养,引导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确保建设资金到位。“示范院校”按照学校隶属关系,以院校举办方为主进行建设。举办方要切实加强对学校的投入,将示范院校建设纳入本地区、本部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项目建设资金达到建设计划的要求,列入年度预算,保证及时足额到位。要逐年提高示范院校的生均经费标准,到“十一五”末,保证示范院校的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达到省内同等类型本科院校的生均预算内经费标准。
(二)完善政策,支持示范院校改革。支持示范院校与企业和社会机构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支持示范院校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在教学改革项目中予以倾斜;支持有条件的示范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落实国家奖助学金资助政策,加大助贷学金投入,扩大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范围;支持示范院校开展横向联合,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
(三)加强管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示范院校实行一次确定,三年建成,逐年考核,动态管理的做法;凡遴选入围的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在建设周期内,可以使用“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院校”名称,待2010年验收通过后,方能使用“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称号;健全组织机构,建立信息采集与绩效监控系统,加强项目管理,保证示范院校的改革试点取得实效;对于立项建设的学校,择优推荐参加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的遴选。
五、申报条件
推荐院校应为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有三届(含三届)以上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或具有省级以上精品课程、中央财政支持的教学实训基地建设项目,面向区域支柱产业,坚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办学定位,项目建设的资金有保障,具有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良好的发展条件和较强的发展潜力,达到“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评审标准(试行)”(见附件一)。
已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项目的高职院校不再申报。
近三年内,经查实有下列情况之一且情节严重的院校暂不列为评审对象:
1、基本办学条件有红、黄牌记录的;
2、有校园不稳定事件,并已造成一定后果的;
3、有违规招生行为和虚假宣传行为的;
4、有乱收费或违规收费行为的;
5、院校已被省政府列入升本规划的;
6、毕业生首次就业率低于80%;
7、在各级政府部门资助或奖励项目中有弄虚作假行为的;
8、有其他严重不诚信行为的。
六、评审程序
参照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申报和评审的办法,我厅将在高等职业院校自行申报和院校举办方推荐的基础上,采用申报院校现场陈述并答辩、专家评审的形式进行评审,并对评审结果公示,确定并公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入选院校名单,同时下达项目建设任务书。立项建设院校填写项目建设任务书,我厅批复后,正式启动项目建设。
七、材料要求
1、院校“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1份);
2、《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15份);
3、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方案(1份);
4、院校2007年招生简章(1份)。
申报材料请于2007年10月10日以前报至高教处,逾期不再受理。另外,材料1~3除以纸质形式上报外,请发送电子文档至高教处电子邮箱并电话确认(或者用U盘报送)。
联系方式 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
秦剑臣 电 话:0371-69691865
电子邮箱:chinaqin2288@163.com
李建壮 电 话:0371-69691869
电子邮箱:hhgaojiao@163.com< /index.html>
通讯地址:郑州市农业路41号投资大厦801室 教育厅高教处
邮政编码:450008
附件:1.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评审标准(试行)
2.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推荐书
二○○七年九月二日
附件1
河南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评审标准(试行)
序号
| 主要方面
| 关键因素
| 内 涵 说 明
|
1
| 建设环境
| 举办方支持
| 举办方为院校依法自主办学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证和制度环境。
举办方给予建设院校足额的经费投入。
举办方完成了院校办学基本条件建设,并承担了建设的主要经费。
|
项目经费保证
| 举办方计划投入建设项目的资金能够达到实施方案要求,投向准确,并能列入预算。
|
2
| 领导能力
| 院校领导
| 学校领导班子健全,群体结构合理;班子团结、勤政、廉洁,在学校有很高的亲和力、凝聚力、感召力,已成为学校事业发展的核心。
党政一把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领导力、执行力、学习力、创造力;办学理念先进,表率作用好、威信高。
院(校)长注重教育观念的更新和先进理念的传播;具有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勇于开拓;善于沟通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学识丰富、视野宽阔,具有人格魅力。
|
3
| 综合水平
| 办学理念
| 学校定位科学、准确;办学宗旨、服务方向明确;严格依法自主办学;适应我省区域经济(产业、行业、企业)建设一线的需求和发展,在我省(行业)有较大影响。
加强内涵建设,强化特色,提高质量,教学工作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心,并列入学校“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内容。
|
续表
3
| 综合水平
| 师资队伍
| 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完善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及激励政策,成效显著。
注重“双师素质”,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高,实践教学能力强。
聘请了解行业产业发展趋势、熟练掌握最新技术的企业行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比例高,已初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双师结构”合理。
重视教师的综合职业素养、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教师获得教学、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的成果多,水平高,学生满意,社会评价好。
|
实践条件
| 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管理先进,运行状态良好。
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初步建立起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
设施经费投入有保证,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补充有保障,已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
教育教学管理
与质量监控
| 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需要,管理队伍结构优良,理念先进,执行严格。
各教学环节有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质量评价、考核、激励等管理制度健全,过程管理严格,形成了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注重对学生职业道德、技术知识、操作技能和基本职业素质的全面养成,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就业指导与服务,就业率稳步提高。
从严治教,办学行为规范,招生管理严格,学生文化生活丰富,校园稳定。
|
就业质量与
社会评价
| 近三年毕业生平均首次就业率≥80%,就业对口率高,起薪高,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近三年招生的第一志愿报考上线率三年平均≥90%,录取新生报到率三年平均≥80%。
社会用人单位对近三年毕业生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文化素养等评价高,对业务素质、职业技能评价好,总体满意率或工作称职率≥80%。
毕业生在本地区(行业)有良好声誉和较高的社会认可度。
|
续表
4
| 教育改革
| 人才培养
模式创新
| 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探索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
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注重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
强化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校内生产性实训有较高的比例,学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
教学改革
| 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系统设计课程设置与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并取得一定成效。
每年有专项教学改革研究经费;校、系领导以及教学管理部门负责人带头参加教育教学研究。
|
5
| 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 专业建设
水平
| 能跟踪市场需求变化,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发展的需要,及时有效地调整课程设置。建立了以社会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为主体的专业指导委员会,用人单位参与了专业基本建设和其他各教学环节,在学校与行(企)业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
建立了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为促进区域经济和企业、行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
课程建设
| 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至少有1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材建设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效,特别重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
|
续表
5
| 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 实践教学
| 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与融通,确保毕业生在毕业前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工作经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显著提高。
加强对顶岗实习组织实施的过程管理,完善学生顶岗实习既是专业学习的重要阶段,又能经历真实的工作情境,切实在顶岗实习中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为实践操作前的理论教学提供了多种有效途径。
|
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
| 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方面有所成效。专业教学计划能较好地体现以素质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结构合理,专业实践(习)教学时间不少于整个教学时数的1/2。
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使有相应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积极参加各项职业能力竞赛,在河南省(或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等活动中获得奖项。
|
6
| 社会服务
| 教育培训服务
| 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等的需要,积极承担非学历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任务。
|
技术服务
| 积极开展面向社会实际需要的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等技术服务,近三年的技术服务年平均到款额不低于学校总收入的5%。
|
辐射带动作用
| 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成果已被企业、行业所肯定,并在全省乃至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产生了积极影响。
学校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在干部挂职锻炼、学生联合培养等方面有明显成效。
学校主动承担对我省其他高等职业院校的带动责任,并在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在引进先进的教师职业资格标准、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师资培训与培养等方面有实质性的进展。
|